北斗聚焦 | 工信部發文提升衛星網絡國內協調效率;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首發圓滿成功;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在渝揭牌
周
報
第二百一十七期
2025/03/10-2025/03/16
★
★ ★ ★
★
NO.1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提升衛星網絡國內協調效率

記者11日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衛星網絡國內協調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優化衛星網絡國內協調程序,提升國內協調效率。
辦法明確了國內協調基本原則,就國內協調地位判定標準、各單位職責分工、干擾處置和監督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同時規范了國內協調程序,明確了建立國內協調關系的條件和流程,國內協調需求征集、匯總和公示,以及協調反饋等環節的時限要求。
與此同時,辦法優化了國內協調機制,強化了國家無線電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提出了無需建立國內協調關系的情形,減少國內協調對象范圍,引入五種完成國內協調的形式,降低國內協調復雜度。
記者了解到,辦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辦法宣傳和解讀、制定配套制度,確保辦法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激發航天企業活力,推動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新華網
記者張曉潔、張辛欣
★
★ ★ ★
★
NO.2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首發圓滿成功

3月12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發射工位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將千帆星座第五批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雙工位首發成功,標志著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具備了全系統發射能力。
去年11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首發成功,此次首發的一號工位是適配長征八號系列運載火箭的專屬工位,高度達83米,采用模塊化鋼結構設計,創新性地將傳統的地下導流槽改為地面導流錐,雙向開展地面排導、噴水實現降溫降噪。
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中低軌道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全長約50.3米,起飛質量約356噸,起飛推力約480噸,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7.6噸。
專屬工位的啟用,標志著長八火箭正式邁入市場化服務新階段,今年,長八火箭將承擔多批次組網發射任務,專屬工位的高效運作能力可顯著縮短任務周期,為商業用戶提供更快捷、可靠的服務。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字:崔霞、李寧、陶嘉樹、吳天白、魏安
圖片:喬中楠
★
★ ★ ★
★
NO.3
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在渝揭牌

圖為揭牌儀式現場。景詩雁 攝
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下稱“實驗室”)13日在重慶揭牌亮相。該實驗室由重慶市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聯合共建,將立足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推動衛星遙感技術在災害監測、交通、農業以及生態等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和服務,為自然資源、鄉村振興、生態環境、交通運輸、應急管理等重點領域和行業提供穩定、精準的遙感、氣象服務。
衛星遙感數字化應用創新重點實驗室的成員由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地球系統數值預報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西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3名專家組成,研究方向涵蓋衛星載荷、對地觀測、定量遙感、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香港大學教授周宇宇擔任實驗室主任。
實驗室揭牌后,將聚焦衛星遙感數據智能處理,開展衛星產品真實性檢驗、多源衛星數據與氣象數據時空融合、降尺度技術研究;聚焦衛星遙感賦能交通數字化服務,開展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技術研究,重點關注極端天氣事件對交通的影響;聚焦衛星遙感災害監測與風險預估,開展大城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特別是地質災害、洪水、干旱、森林火災等災害事件的監測及快速評估。
此外,實驗室還將聚焦農業遙感應用示范,開展農業氣象災害監測與風險預估,特別是極端天氣背景下作物災損評估與產量預報,融入農業、能源等氣象敏感行業和保險、期貨等金融行業需求,提供氣象風險管理和服務;聚焦生態遙感與氣候變化,開展高價值生態氣象產品研發,如植被生態質量、生態氣象災變預警等,為重慶市及更廣泛區域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供氣象支持。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梁欽卿 景詩雁
圖片景詩雁 攝
★
★ ★ ★
★
NO.4
全省首個!衛星發射項目,落地常州

近日,江蘇應龍衛星科技有限公司星座(一期)項目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批復,標志著江蘇省首個民用遙感衛星項目正式落地。這個總投資1.76億元的商業航天項目,將填補全省在民用遙感衛星領域的空白,為全省空天信息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本次獲批的星座(一期)項目建設周期36個月,主要包括12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制造和發射任務,以及衛星在軌運營和數據推廣服務。項目建成后,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中衛星觀測數據的更新時效將由現在的4小時加快至1小時,可滿足高時空分辨率氣象數據探測的需求,并為新能源、低空經濟、農業、航海等行業提供定制化服務。
目前,武進國家高新區已集聚了中聯航空、華創航空、星遙光宇、華翼航空、小域智能等多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航空航天產業布局初具形態。武進國家高新區主要負責人介紹,園區將通過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產業配套等舉措,打造商業航天產業創新高地,助力全市、全省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常州發布
記者:宋婧
★
★ ★ ★
★
NO.5
免費!中國電信開啟5G-A體驗活動:首批支持北上廣等地

近日,中國電信宣布開啟友好客戶5G-A免費體驗活動,北京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將從2025年3月3日至6月30日啟動5G-A極速網絡體驗。
5G-A(5G-Advanced)就是增強型5G,是邁向6G的關鍵一步,也被稱為5.5G。
北京電信通過載波聚合技術,融合2.1GHz的廣覆蓋與3.5GHz的高容量優勢,提供下行峰值速率3Gbps、上行300Mbps的極速網絡。支持毫秒級時延與百萬級連接密度,能為高清直播、云游戲、遠程醫療等高需求場景提供超強網絡保障。
當前北京電信已實現了對四環內區域5G-A的連續覆蓋,四環外的重要生活與商務場景也覆蓋其中。重點場景深度覆蓋,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豐臺站、清河站等交通樞紐,頤和園、明十三陵等名勝景區,實測下載速率可3Gbps,上行速率近300Mbps。
此外,中國電信從2025年2月10日至12月31日開展友好客戶5G-A體驗活動,首批體驗活動在上海、北京、廣東、江蘇、浙江、四川、陜西等地開展,后續將逐步擴展到更多區域。
來源:快科技
★
★ ★ ★
★
NO.6
中國信通院與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簽訂合作意向書

2025年3月4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簡稱“中國信通院”)與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正式簽署《關于在5G及新興技術和能力建設領域開展合作的意向書》,并舉行交流會。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MCMC副局長Datuk Zulkarnain Mohd Yassin分別代表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
王志勤介紹了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展情況,并希望未來雙方以合作意向書為契機,在5G技術研發、產業生態培育、人才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并重點加強在5G政策制定、技術創新、應用推進等領域的交流。希望雙方攜手打造中馬數字經濟合作新典范,為兩國信息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MCMC相關人員介紹了該部門組織架構和核心業務領域,并對中國信通院長期以來在5G應用等方面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MCMC強調,馬來西亞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高度重視此次合作意向書的簽署。這不僅將加速推進馬來西亞5G產業發展,也會對整個東盟地區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樹立標桿。期待雙方在現有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在5G政策、標準、產業、生態方面的合作及交流,并積極探索在其他新型技術領域的合作機遇。
來源:中國信通院CAICT
★
★ ★ ★
★
NO.7
我國成功發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五號

北京時間2025年3月10日01時1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五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信技術驗證。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62次飛行。
來源:我們的太空
文字:曹譯、劉鑫蕊、崔婉瑩
圖片:馬文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