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北斗三號系統再添兩顆衛星 將開展下一代北斗系統新技術試驗試用;增加北斗定位!家中“電驢”將有強制性“新國標”
周
報
第一百九十四期
2024/9/16-2024/9/22
★
★ ★ ★
★
NO.1
北斗三號系統再添兩顆衛星 將開展下一代北斗系統新技術試驗試用

19日9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上面級,成功發射第59、60顆北斗導航衛星。
這組衛星屬于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后發射的第二組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它們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后,將接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介紹,這次發射的兩顆衛星,將在確保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精穩運行的基礎上,開展下一代北斗系統新技術試驗試用。與前期中圓地球軌道組網衛星相比,這組衛星升級了星載原子鐘配置,搭載了新型星間鏈路終端,入網工作后,將進一步提升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靠性及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等服務性能,在支撐北斗系統穩定運行和北斗規模應用的同時,為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技術升級進行相關試驗。
下一步,我國將加快推動下一代北斗系統建設發展,加大對不依賴衛星的多種定位導航授時手段的技術攻關。2035年前,我國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來源:千龍網
★
★ ★ ★
★
NO.2
增加北斗定位!家中“電驢”將有強制性“新國標”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何鵬林
據央視新聞報道,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等多部門對最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進行公開征求意見。與現行標準相比,這次的“新國標”做了一些方面的改進和提升。
首先是提高防火阻燃性能,完善了電動自行車所用非金屬材料的阻燃要求,限制塑料件使用比例。其次是防范非法改裝行為,明確了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蓄電池、充電器應具有互認協同功能,從技術上增加篡改難度。為了保障騎行安全,優化了電動機額定功率和最高轉速的測試方法,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還增加了北斗定位、實時通信功能。此外,為了提升產品實用性,將使用鉛蓄電池的整車重量限值由55kg放寬至63kg,并且,不再強制安裝腳踏騎行裝置。
本次修訂通過優化電動自行車的防火阻燃、塑料占比等技術要求,降低火災事故的風險,減少非法篡改行為,減少因超速引發的交通事故。動態安全監測,提高車輛安全性,提升了續航里程,便利消費者使用。
來源:中國消防 央視新聞
★
★ ★ ★
★
NO.3
福建開展電力北斗規模化示范應用

進入汛期以來,每當收到泉州市氣象臺的暴雨預警信息,國網泉州供電公司南安市英都鎮網格員洪春峰,都會在配電網格化監控平臺前,仔細查看當天北斗地質災害監測終端、桿塔傾斜監測終端數據,加強極端天氣的電網預警應對。
網格員使用的平臺,是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聯合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首次在福建配電網開展電力北斗規模化示范應用的成果。
配電網是電力供應的“毛細血管”,也是連接電力與用戶的“最后一公里”,配電網的健康程度直接影響居民的用電體驗。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融合北斗設備感知數據、電網地理信息系統等,聯合國網福建電力打造了基于設備(資產)精益化管理系統的設備畫像應用。同時,依托電力北斗精準服務網,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在泉州重點線路部署北斗地質災害監測、桿塔傾斜監測、雷達型可視化智能監拍、巡檢作業終端、北斗高精度定位儀、短報文通信等終端,對桿塔姿態、周邊地質結構、線路防外破隱患等狀態實時監測、研判和預警,著力提升配電網防災減災能力。
據介紹,監測終端通過內置的北斗定位模組獲取電網設備的基礎位置信息后,上傳至國網信通產業集團自主研發的電力北斗綜合服務平臺。終端24小時不間斷監測,不僅減輕了一線電力班組人員的運維壓力,更將被動搶修轉變為主動預防,進一步強化了配電線路對災害天氣及外力破壞的預警應對能力。
來源:新華網
記者周義
★
★ ★ ★
★
NO.4
定了!總投資3.2億元,湖北又一北斗+產業平臺開建

9月20日,武漢市武昌區舉行舉行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據介紹,武昌區本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12個,總投資34.8億元。其中,湖北省北斗產業集群綜合數字賦能平臺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4個,總投資15.3億元。
當天開工的湖北省北斗產業集群綜合數字賦能平臺項目也備受關注。該項目由長江產業投資集團開發建設,項目主要建設時空大數據匯聚平臺、時空大數據管理平臺、時空數據賦能平臺、北斗產業應用服務中樞、產業運營賦能平臺、全省北斗產業集群數字底座,建成后將創新北斗數據供給方式,降低政府數字基礎設施投資成本,以北斗數據供應鏈體系建設引領北斗產業突破性發展,項目總投資3.2億元。
來源: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通訊員 吳迪
★
★ ★ ★
★
NO.5
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衛星再創世界紀錄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2B01~06星 攝影 鄭逃逃
9月20日12時1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以“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將“祁連一號”、“吉林一號”寬幅02B02-06等6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凹忠惶枴睂挿?2B系列衛星是目前國際上最輕的超大幅寬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衛星入軌后,“吉林一號”星座的覆蓋能力將大幅躍升。
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寬幅02B01星又名“祁連一號”衛星,是甘肅首個商用衛星星座——“祁連系列”星座的首發衛星。其將進一步賦能甘肅林草空天地一體化數字體系,開展林草資源監測、林草碳匯、森林防火、林草產業等應用服務,同時在國土空間規劃、災害應急救援、農牧資源監測、地質礦產勘探、工業數字孿生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寬幅02B02-06星是“吉林一號”最新一代覆蓋型衛星,是我國首次小批量研制的超大幅寬、高分辨率光學遙感衛星。其有效載荷為離軸四反光學相機,可為用戶提供150千米幅寬、0.5米分辨率的高清衛星影像產品,具備批產化、大幅寬、高分辨、高速數傳、低成本的特點。
長光衛星公司表示,此次發射的6顆衛星入軌后,將與在軌的108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凹忠惶枴痹谲壭l星數量增至114顆,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37至39次重訪,具備全球每年覆蓋6次、全國每半月覆蓋一次的能力,為國土資源普查、智慧城市建設、農林業開發等領域提供更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劉蘇雅
攝影 鄭逃逃
★
★ ★ ★
★
NO.6
北斗導航與高分遙感綜合集成服務平臺發布

9月21日,在第一屆空天信息技術大會開幕式上,“北斗精準導航與高分遙感綜合服務平臺”正式發布。在“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支持下,該平臺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和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等10余家單位聯合研制,是面向北斗與遙感綜合集成、服務應用的精準時空數據服務平臺,可為用戶按需提供多樣性北斗與遙感創新集成服務。
“北斗精準導航與高分遙感綜合服務平臺”通過跨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堅持應用場景驅動,打通“定位-導航-控制-作業”以及“觀測-反演-模型-決策”兩個技術鏈條,建立“數據”“信息”和“應用”三層融合體系,面向產業服務需求,形成北斗高精度高可信定位、遙感數據立方體和信息立方體服務能力,打造空天信息公共基礎服務底座。
平臺研發團隊負責人、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員李子申介紹,空天信息的核心在于以行業為導向、以應用為引領,融合行業需求提供“通導遙”綜合解決方案。他表示,“我們將北斗高精度服務產品、遙感數據和典型行業要素,以及硬件產品信息集成在一個平臺,其目的在于用戶可以通過平臺,低成本便捷地獲取導航、遙感服務,提高裝備生產效率。同時,融合行業專用要素數據,形成‘空天地’一體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空天信息技術創新及產業融合應用?!?/p>
來源:大眾日報
大眾新聞記者 段婷婷
★
★ ★ ★
★
NO.7
西安:“北斗+氣象”創新應用 研發面雨量站監測新設備

9月18日,由陜西省西安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自主研發的北斗智能面雨量站監測系統在涇河國家基本氣象站開展觀測試驗。該監測系統研發工作被列入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2024年陜西省重點新產品開發計劃。
該監測系統集北斗衛星水汽反演與常規氣象觀測功能于一體,其北斗水汽反演平臺由西安市公共氣象服務中心聯合西安科技大學共同開發。通過衛星大地測量學、氣象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該監測系統能夠實現單站大氣水汽及常規氣象參數的實時監測、面雨量預報等功能,創新了“北斗+氣象”深度融合的智能降水預報方法,形成自主且完備的軟硬件一體化融合方案,可為城市極端降雨預測、山洪災害防治、水庫雨量預測等提供技術支撐。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作者:翟園 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