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聚焦 | 北斗綜合應用滲透率超過50% 我國北斗產業已進入規模應用新階段;中國移動擔任3GPP首個6G標準項目報告人

來源:今日北斗   7月前   

第一百九十三期

2024/9/09-2024/9/15

★ ★ ★

NO.1

我國北斗產業已進入規模應用新階段


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各類型的北斗終端設備(不含消費類電子)應用超過2700萬臺/套,北斗綜合應用滲透率超過50%;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1.39億部,超過98%支持北斗定位……數據顯示,我國北斗產業已進入規模應用新階段。

9月12日,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三屆年會在湖北武漢舉行。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4中國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報告用指數形式展示了我國北斗產業發展的各方面情況。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各類型的北斗終端設備(不含消費類電子)應用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400萬臺/套,同比增長17.4%。此外,應用深度持續增強,至2024年上半年,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的北斗終端設備應用數量超過2000萬臺/套,北斗已成為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大眾消費產品的標準配置,融入百姓生活。

區域發展方面,北斗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五個熱點區域,分別是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區域,以珠三角為中心的廣東省,以長三角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地區,以及以鄭州、武漢和長沙為核心的華中鄂豫湘地區。

“從本期報告分析結果來看,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相關指數均邁上了新臺階,標志著我國北斗產業已進入規模應用、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隨著北斗與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融合創新,北斗將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出更大力量。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

記者龔聯康


★ ★ ★

NO.2

中國移動擔任3GPP首個6G標準項目報告人,全球6G標準化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會議現場


2024年9月12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3GPP業務與系統技術規范組(SA)105次全會上,3GPP首個6G標準項目——6G場景用例與需求研究項目獲得通過。該項目主報告人由中國移動代表擔任,得到全球超過90家公司的支持,全球6G標準化工作正式進入實質階段。

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是制定全球通信國際標準的重要組織,3GPP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的框架,制定產業事實技術規范和標準,移動通信的全球3G、4G、5G標準均由該組織制定。3GPP開始6G的標準化工作,也意味著6G網絡產業化的正式開啟。

6G需求立項由中國移動代表擔任報告人,是中國公司首次牽頭新一代移動通信首個標準工作。業務場景定義了每一代通信系統的走向,是網絡性能、功能設計及服務能力的根本依據。中國公司此次擔任報告人,將協調管理6G標準制定節奏、牽引技術討論方向、主導形成有效結論,對標準有序推進和質量嚴格把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移動在5G時代擔任了無線場景與需求、網絡架構標準的報告人,首次牽頭系統架構的設計。在6G時代,中國公司的引領進一步“前置”。這表明了全球產業界對我國移動通信產業引領的認可。

本次通過的6G需求項目受到業界各領域的廣泛關注,全球超過90家公司參與,比5G需求項目的支持公司多了一倍多,體現了業界對6G戰略制高點的高度關注。同時,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垂直行業和終端公司的參與數量從5G時期的8家增長到46家,表明6G時代通信產業標準化向端到端進一步延伸。衛星公司從5G時期的“0”參與到6G時期9家公司積極參與,也體現了移動通信網絡邊界的不斷延伸拓展。從前期討論看,移動通信與算力及AI的融合、通信和感知的融合、空天地一體化的組網、沉浸式通信將成為代表性的新能力。


來源:中國移動研究院


★ ★ ★

NO.3

4706米!世界海拔最高北斗探空站建成啟用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9月10日7時15分,海拔4706米的西藏自治區班戈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成功施放首個北斗導航探空氣球,標志著世界海拔最高的北斗探空高空氣象觀測站(以下簡稱“北斗探空站”)建成。

“北斗探空站”的建成填補了羌塘高原高空氣象觀測的空白,進一步優化了氣象觀測站網布局,為精準把握我國天氣系統上游的大氣特征,更好開展防災減災、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

班戈縣氣象局副局長白瑪多吉介紹,隨氣球升空的北斗探空儀定位精準、信號接收情況良好,系統穩定運行,在經過65分鐘的云層穿越和飛行后,探空儀傳回海拔4706米至31680米之間的氣溫、濕度、氣壓、風向、風速等氣象數據。

據了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部,當地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高寒缺氧,空氣稀薄,年平均氣溫0.1℃,年極大風速33.2米/秒。作為國家一類艱苦氣象臺站,班戈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主要承擔地面氣象觀測任務。

班戈北斗探空站投入運行后,首次由地面氣象觀測轉變為“地面+高空”的協同氣象觀測,有效彌補了羌塘高空氣象數據資料的空白。這將進一步提高西藏高空探測站網密度和探測數據精度,增強對青藏高原雷暴大風、強降水等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跟蹤監測,對高原湖泊群的降水增強效應及高原低渦發生發展機理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提高預報準確率,在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央視新聞

總臺央視記者 褚爾嘉


★ ★ ★

NO.4

“北斗”從天邊走向身邊,上海首個北斗探空系統落戶寶山


近日,上海首個新型北斗探空系統在寶山區氣象局建成并正式通過現場驗收,這標志著上海探空系統從l波段探空向北斗探空升級邁上新臺階,為更好地服務上海地方經濟發展和防災減災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落戶寶山的北斗探空系統,將為氣象探測和科學研究帶來全新的突破。相關負責人表示,相較于傳統l波段探空系統的1次放球獲取1次大氣廓線觀測數據,北斗探空觀測系統采用往返平漂技術,可實現1次放球獲取兩次大氣廓線觀測數據和4小時時長的平流層觀測數據,定位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測風精度提升了1個量級,高空垂直探測的測量精度和及時性將大幅度提升,更有效支撐天氣預報預警服務,是高空氣象觀測跨時代的變革。

上海市寶山區氣象局負責人表示,寶山區氣象局作為上海市唯一的高空氣象觀測站,觀測數據代表上海參與全球交換,在整個氣象探測的領域里面是唯一的一家。因為探空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大氣現象不只是在地面發生,很多是在對流層,甚至頂流層。精準地探測到高空氣象要素的變化,有助于發現天氣的變化規律,從而精準地預報。


來源: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文字:潘喬雨

攝影:陸天宇


★ ★ ★

NO.5

百度地圖北斗高精車道導航3.0發布,實現村村通


日前,百度地圖方面正式發布基于北斗高精定位和最新地圖生成大模型打造的北斗高精車道級導航 3.0,實現了全國超過 41000 個城鄉鎮道路的全覆蓋,使得車道級導航不再局限于城市和高速路、實現 " 村村通 "。

據百度地圖方面介紹,截至今年 9 月,其在業內首創的地圖生成大模型已完成覆蓋全國 360 萬公里道路的車道級地圖數據制作,涵蓋全國 360 多個城市、2800 多個區縣,以及 38000 多個鄉鎮。據稱,這一模型領先行業的覆蓋速度是導航領域的重大突破,也使得百度地圖車道級導航率先從覆蓋高快速路的 1.0 版本、覆蓋城市道路的 2.0,發展至能夠覆蓋鄉鎮道路的 3.0 版本。


來源:三易生活

圖源自網絡


★ ★ ★

NO.6

中國北方首個規模化5G-A通感一體無線網在青島開通

5G-A(5G-Advanced)通感一體前沿技術示范區示意圖。山東移動青島分公司供圖


在青島市嶗山區,為探索5G-A(5G-Advanced)通感一體前沿技術示范區,山東移動青島分公司聯合嶗山區大數據局、云世紀科技公司,部署連片5G-A基站設備,通過中移凌云平臺、OneCyber平臺融合云世紀低空管理平臺布局低空監管,為無人機物流、無人機低空旅游等規模應用打好堅實基礎。

據介紹,基于5G-A(5G-Advanced)技術,利用4.9G頻譜,在現有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上疊加感知能力,基站發射波束至被感知物體,接收反射波后經過一系列處理得到物體的角度、距離、速度等信息。5G-A通感一體基站,將通信、感知、算力等多種技術融合,構建起一張低空連續覆蓋的感知網絡,對300米以下的空域無人駕駛飛行器進行精準感知,捕捉無人機軌跡并識別非法闖入無人機。

此次試點實現了大面積無縫感知覆蓋,試點無人機探測、基于電子圍欄的入侵告警、無人機飛行軌跡追蹤三大應用,基本覆蓋低空感知場景全業務,試點效果與預期一致。

下一步,山東移動青島分公司將持續深耕5G-A技術,加速建設領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增強低空監管能力,將此類技術推廣到海上監管,助力海上船舶管理、禁漁期船舶管理,持續服務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及海洋強國戰略,助力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升級。


來源:中新網山東新聞

文  王禹

山東移動青島分公司供圖


★ ★ ★

NO.7

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培訓會在漢召開

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培訓會在漢召開。通訊員供圖


為加快推進自然資源衛星應用體系建設,持續提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能力,提高衛星遙感技術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效能,9月13至14日,自然資源衛星應用技術培訓會在武漢召開。

會議期間舉辦了“遙瞰荊楚-湖北省自然資源衛星遙感服務”系統上線儀式。該系統是湖北省衛星應用體系建設信息化類項目開發的重點成果之一,集影像接收管理、在線共享、需求上報、衛星預測、歷史數據資源查詢等功能于一體,面向政府部門、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提供全省衛星遙感影像數據資源的快捷查詢瀏覽服務。該系統上線使用后,將大大提高衛星影像利用效率與統籌管理能效,進一步提升衛星影像高效應用與便捷服務水平。


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文/圖 通訊員 方芳